本网讯 4月27日,由人事处、365bet亚洲备用网址主办,广外非通用语种教学与研究中心承办,北京大学印度语言文学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姜景奎教授应邀来我校北校区作了两场讲座。非通中心主任全永根教授、副主任谈笑副教授、东语学院部分教师及南亚语言文学系全体师生聆听了讲座。
在第一场题为“印度民族性对印度外交和国家战略的影响”的讲座中,姜景奎教授认为,印度民族性造成了印度“大国理念敏感心态”的心理态势和对中国关系的双重心态:一方面印度因为自身的宗教优越性和生生不息的文明感到自豪,另一方面又因为历史上不断被外族入侵而不自信,表现为不信任任何国家,不仅对中国如此,还包括美日俄等。他提到国际上现在都普遍流行中印“龙象之争”或“龙象共舞”的看法,他指出这是不正确的。中国人自称“龙的传人”,但印度人并不认为自己是“象的传人”,而更多偏向于认为自己是“狮的传人”,所以“龙狮共舞”才是中印关系正确的看法
第二场讲座中,姜景奎教授认为中印关系可分为六个时期,并围绕这六个分期展开讲解:(一)初始期(公元前一世纪):这是中印两国发现对方的时期,也是中印关系的肇始期和准备期。在这一时期,开通了滇缅道和海上丝绸之路。(二)发展期(公元一至六世纪):这一时期,中国主动继承并发扬了佛教,使印度的精神文明影响并完善了中华文明。(三)黄金期(公元六至十世纪):中华僧人以前所未有的姿态西行求法,在努力抢救佛法的同时也传去了中华文明,如玄奘。这一时期在佛教交流的推动下,堪称中印古代交流的顶峰。(四)转型期(公元十至十七世纪):在这一时期,中印关系的重心由佛教转为贸易,海陆交通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物质文明对印度产生了深远影响。(五)低谷期(十七世纪至1949年):在这一阶段,中印两国的关系没有实质意义,并且互惠贸易不再。(六)新时期(1950年至今):这一时期姜景奎教授认为又可分为五个阶段,即中印兄弟(1950-1862),中印再见(1962-1976),中印买卖(1976-2005),中印伙伴(2005-2018),中印携手(2018-)。在谈到如何看待中印两个大国同时崛起的问题时,姜景奎教授认为两个或多个大国同时崛起必然引发相争,但印度洋和太平洋足够辽阔,中印完全能在互信的基础上实现“龙狮共舞”。
姜老师的讲座内容丰富,观点新颖而清晰,讲座风格幽默风趣,让同学们对中印关系有了新的认识,获益匪浅,讲座获得圆满成功。
姜景奎教授简介
姜景奎,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南亚研究中心主任、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非通用语种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秘书长,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副会长,南亚语种分会会长。主要从事印度文学文化、印度宗教、南亚区域问题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成果有:专著5部(含合著)、译著3部、辞书1部、编著20余部、论文70余篇,主持及参与各类课题20余项。
2007年,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召开的第八届世界印地语大会上获印地语言文学贡献奖。2016年,被印度国家文学院授予2015年度阿南德·古马尔斯瓦米院士(Anand Coomaraswamy Fellow)席位。2018年,荣获印度2016年度“乔治·格里森奖”(Dr. George Grierson Award),为印地语国际最高成就奖,亦称“印度总统奖”。